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德模范  >> 道德模范

培树模范,颂扬典型——黄骅市开展道德模范网络投票评选活动

2019/1/1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2081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思想道德建设成果,广泛发动群众、扩大创文的参与面,黄骅市文明委从2018年涌现出的96黄骅好人之中,初步确定了30位正式候选人名单,开展网络投票活动,随后将根据投票结果和专家意见,选出我市2018年度道德模范,并进行表彰。

 

      文明是城市之魂,道德是立身之本。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黄骅市不仅取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也硕果累累。尤其近年来,我市狠抓文明城市创建,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宣传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出浓厚的树德立人、见贤思齐氛围。

      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我市累计培树道德模范先进个人和集体1136个,有266人次获得沧州市级以上荣誉称号,其中3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8人获中国好人称号,3人获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18人(群体)入选河北好人,7人获评感动河北年度人物26人获勤劳善良河北人称号,113人获沧州好人称号……


候选人事迹简介

1、勇救泥滩两儿童的表兄弟

      司秀军、于亚斌,司秀军,黄骅市城市管理局职工。于亚斌,黄骅市阳光新城居民,黄骅港矿石港务有限公司卸船队员工。201856日下午,司秀军和于亚斌办事途中发现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困在一千吨码头所在的河道里,潮水把两个孩子冲到了河道中央。男孩体重看起来有170多斤,胸部以下已经陷入泥滩,潮水不断上涨,两个孩子拼命挣扎却越陷越深,生命危在旦夕。危急时刻,于亚斌二话不说跳进了水中,立即陷了进去但他没有返回岸边而是朝孩子方向挪了过去;司秀军不顾几个月前车祸胯骨打着钢板的病痛,用绳子拴住救生圈扔向孩子。在泥泞中司秀军和于亚斌使出浑身力气把两个孩子拉上岸。上岸后男孩已经休克,两人又赶紧把孩子们送往医院,经救治两个孩子脱离危险。获评河北好人。


司秀军

于亚斌


                                                      2、危急中勇救车祸伤员的两员工

      郭元斌,姜新田,永兴建筑设备租赁公司员工。201897日一早,在津汕高速与辛黄公路交叉的跨桥上,一辆大挂车和一辆渣土车撞到了一起。巨响声惊到了附近的郭元斌和姜新田,出车祸了,赶紧去救人!二人马上抄近路扒着丛生的荆条,爬上六七米高的护坡,直奔车祸现场。现场一片狼藉,司机困在变形的驾驶室内动弹不得。二人立即上前施救,此时,车漏油了,情况万分危急,二人拼命拽开变形的车门,成功把大挂车司机救了出来,二人又马上拨打了120急救电话。这时,泄露柴油的大挂车已经起火,火势急剧变大,紧接着渣土车发生剧烈爆炸。获评河北好人。


左为姜新田,右为郭元斌


                                                       312.29救人群体

      20171229日早上,海防路歧口段发生一场三车连撞车祸,其中一辆油罐车的司机受伤严重,被困车内。且油罐车发生泄露,现场非常危险。歧口村村民宋友祥、王学府、刘臣等人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火速救援。在驾驶室里,宋友祥、王学府、民警刘勇华,一边不断鼓励司机挺住,一边整理开束缚着司机身体的重物。现场,村民苑树峰跑回家开来吊车,拉开驾驶室里变形的支撑架,宋友祥他们小心地把司机移出驾驶室,送上了早在现场等候的救护车。获评河北好人。


第一排左起:宋友祥、王学府

第二排左起:苑树峰、刘臣

中间:刘勇华


                                                   4、勇救八名遇险船员的老船长

      李之恒,南排河镇歧口村人。20181125日凌晨,驾驶渔船的李之恒发现一处疑似求救的灯光信号。他立即调转船头向灯光处行进,离近后看到八个人挤在一条小船上,船沿几乎与海平面持平,稍有动荡海水就会灌进船里,八个人的生命随时会受到威胁。虽然靠近了小船,但大船一靠近,小船就被浪花撞出一米多远,李之恒沉着指挥……一个小时后,在海上漂浮了五个小时的八个人被成功救起。获评沧州好人。



                                                             5、冰水中生死营救三人组

      姜国庆、姜风岗、姜欣义,旧城镇姜庄村人。2018224日下午,姜国庆路过坑塘听到呼救声,只见坑里有一个孩子正在扑腾。不会游泳的他顾不得多想便去救人。刚踩上冰,冰瞬间破碎 ,水浸湿到胸口,他抓住男孩棉衣慢慢拉到岸边。此时坑里还有一个孩子,离坑边有十多米远,脸朝下已不再动弹,情况十分危急。这时听到呼救声赶来的姜风岗,一下子跳入水中,棉衣全部湿透,刚离开坑边约两米水就没过了头顶。同时,姜欣义也奋不顾身地跳下了水,和姜风岗一起向孩子游去,最终两人一起拉着孩子带到岸边。获评沧州好人。





                                                     6、舍命勇救落水儿童的七旬老汉

      高俊举,南排河镇大辛堡村人。2018317日下午4点左右,71岁的高俊举老人在渤海新区干零活时,看到不远处的水坑里,有一个男孩在正在水中挣扎,便立刻跑了过去,一只手抓着坑边的护栏,另一只手去抓孩子,试图把他拉上岸。不幸的是,老人抓护栏的手滑了一下,两人又一起跌入水中。情急之下,他一把抓住了第二节护栏,并成功拽住了孩子。初春的天气依然寒冷,水面刚刚解冻,此时,高俊举的棉服已经湿透,冻得浑身瑟瑟发抖,孩子紧紧地抱住他的脖子,但老人已经没有力气再将孩子推上岸边。于是,他一面使出全力支撑身体不向下滑,一面高声呼救。这样咬牙坚持了十多分钟,为孩子的生命赢得了宝贵的救援时间,直到有人发现了他们并赶来施救,老人和孩子得以安全上岸。

高俊举(中)


                                                         7、冰窟中救出七旬翁的好少年

      程世展,官庄乡孔韩庄中心校学生。20181214日早晨,程世展在上学途中看到一位老人坠入3米多深的坑塘冰窟中。老人全身湿透,扒着冰层瑟瑟发抖,越挣扎冰窟越大,人越陷越深。他急忙跑过去,一边安抚老人,一边跪在地上试图伸手拉人。由于池塘坡度很陡,老人衣服湿透太重,第一次营救没成功。他急中生智捡起不远处的竹竿,并喊来路过的一位大人,合力将这位七旬老人救出。



                                                       8八级风中勇救两船的老船长

      荆福峰,南排河镇贾家堡村村民。20181119日傍晚,正满载鲜货准备回港的荆福峰接到一则求救信号,他顶着八级大风顶流调头救援。赶到后,他费尽周折拖着出事船只艰难缓行。途中,又接到另一条船的求救信号,荆福峰当机立断赶往救援。经多次调整角度施救,在刺骨的海水里泡了半个多小时的船主终于被成功救起。荆福峰先后救起两艘遇险船只,海鲜送货时间却延误了7小时。


荆福峰(左三)


                                                     9、主动上门送还现金的废品哥

      都方成,盐山人。两年前,他来到黄骅做收废品生意。2018525日,都方成收完废品回家整理时,发现一个酒盒子里有现金,拿出来一数有2200元。经过回忆他猜想应该是家住康安小区的一户居民的。当时天已黑了,第二天一大早都方成就主动上门送还。这些钱是女主人一个月的退休工资,被老伴连同废品卖了,原以为寻找无望了,没想到废品哥主动送还。都方成说做买卖要讲诚信,做人更要讲诚信,这钱必须得物归原主



                                                  10捡到巨款名包归原主的好教师

      刘洪明,实验小学教师。2018311日上午9点,刘洪明捡到一款定制的名牌包,里面装着一沓现金,还有钱包、卡证等物品,刘洪明当即驱车到公安局报案登记。此时失主正好赶来报案,经确认,价值2万多的皮包、1万多元现金、身份证、驾驶证、几十张卡以及70多万的欠条物归原主。失主闫先生当即拿出一沓现金和两箱高档物品表示感谢,都被刘洪明婉拒了。



                                                    11、留下纸条寻失主的小学生

      刘帅君,渤海路小学学生。2018年12月4日中午放学后,刘帅君和爷爷在路边凳子上发现一个包,等了一会儿,不见有人来寻就先拿回了家。打开一看,里面有一万多元现金和价值几千元的金首饰。刘帅君家人通过微信群发布寻找失主的消息,却没有找到失主。最后想到用纸条留言的方式,将纸条放到拣包处,3个小时后联系到失主送还,并婉拒了失主的酬谢。


                                                      12、三次主动退低保的保洁员

      张昌云,骅东街道东昊社区居民。在骅东街道东昊社区,张昌云是大家嘴里的“傻”大姐,但是大家却都不由地为她竖起大拇指。在家里日子仍然艰难,还符合享受低保的条件时,张昌云却带动女儿和儿子三人,三次主动逐一选择了退保,将机会留给更加需要的人。这是一个普通的家庭。但是这一家人的坚强和善良,却让这个家庭与众不同。


                                                     13 12年坚持热心助学的七旬老人

      刘维杰,旧城镇贾象粮站退休职工。2018年“六一”儿童节,72岁的刘维杰像往年一样为旧城镇完全小学的学生们每人送上一份儿童节礼物。 2007年至2018年退休12年了,每逢儿童节,他都会拿出一个月的工资交给学校,给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从最初的700元到现在的2300元,始终坚持,就连2015年老伴儿查出癌症,治病花费近20万元欠下外债也未间断。儿童节给学生买礼物,已经成了刘维杰和老伴儿甚至一家人共同的习惯。老伴儿临终前,还不忘叮嘱“六一”千万别忘了给孩子们买礼物。12年间,刘维杰累计捐款近2万元。



                                                       14演绎爱心传递的好干部

      刘熙,齐家务乡政府职员。刘熙一家人义务献血、热心公益,演绎着“爱的传递”。多年来,刘熙献血12次,他累计献血量已达2400cc。此外,刘熙还是黄骅市第一批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之一。在他的带动下,妻子庞惠也参加了造血干细胞采集,儿子刘畅四岁时就主动向灾区捐款,现在已经成为一名小志愿者,周末捡垃圾,上下学时维持校园秩序,每次志愿服务活动他都积极参与。



                                                      15、倡导文明新风的好教师

      邓景川,第三中学办公室主任。从教30年来,在三尺讲台上,创立了幽默课堂教学,教学视频在酷六网上点击率达30多万次。同时他率先垂范,倡导文明。自2010年倡导成立三中红事理事会,并主动担任起证婚人的角色。工作之余以幽默风趣并弘扬传统美德的证婚词引起了广泛关注。证婚视频在网络最高点击率达到98万多次。8年以来总共为40余对新人义务证婚,让文明节俭的婚姻新风深入人心。



                                                16、义务修补村路几十年的老党员

      滕仁旺,滕庄子乡后滕村村民。1983年开始,滕仁旺老人坚持义务修补村路,到现在已整整36个年头了。村里的路哪里不平、哪里不好走,只要发现了,他就会带着工具去平整。一个人,一把铁锨,一辆小推车。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手冻得通红。滕仁旺已记不清补过多少个坑,挖过多少方土,用坏了多少把铁锨,但他从没向村里要过一分钱的报酬。2014年,村庄改造硬化道路,他又带头当起了村里的环卫工人,无论严寒还是酷暑,老人无怨无悔,只为让村民走路更顺畅些。



                                                  17义务修车补胎20年的环卫工

      陈文华羊三木乡辛庄村环卫工。20多年来,他坚持义务为乡邻修车补胎,无论是三马车、电三轮、自行车都能做简单的处理。为了随叫随到帮乡邻救急,他走到哪里总带着修车补胎工具。只要接到求助电话,便直奔现场,修理完毕从不收取一分钱。同时他还主动承担了村上四辆环卫车的修理维护工作。20多年间,他自己搭钱买了多少工具,修补了多少车辆,从没有算过,“能为大家救个急就值了!”陈文华总是这样说。



                                                   18 村庄学生自己组建的义务清扫队

      心蕾志愿者服务队,由齐家务乡二科牛村19位中学生于2015年秋天自发成立。4年来,每到周末和节假日,他们就义务清扫村庄街道,无论酷暑寒冬,雨雪天气也从不间断。每次清扫,就连砖缝里的纸屑和烟蒂,都一一弄干净。村民们看到孩子们的努力,都不好意思再乱扔垃圾,纷纷自觉维护卫生,并且让自家孩子也加入清扫队。孩子们给大人做了榜样,村风村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19、拖着伤腿坚守岗位的投递员

      孔令亮,市邮政局报刊发投公司报刊分发员。工作20年来,他在报刊分发岗位上,公休时间不到100天,经他手分发的报纸超过3000万份。2017年秋天,孔令亮在托运报纸时被运纸车碰伤,膑骨骨裂,大夫要求必须手术。为了不耽误工作,他坚持保守治疗,贴了膏药、打了绑腿,拖着伤腿坚持工作了两个月。生活中,他经常为村民捎买东西,被称为“免费快递员”。在村里,他悉心照顾病榻上的双亲20年,被传为美谈。获评河北好人。



                                                      20舍小家为大家的公安战士

      刘吉军,公安局治安大队特别行动队中队长。201859日,刘吉军在处理一起案件过程中得知母亲病危,他强忍悲痛直到完成全部取证做好周密布控后才赶往医院,却未能见到母亲的最后一面。从警23年,他无论身处哪个岗位,都忘我工作,勇于担当。在处理急难险重的任务时总是冲在最前面,多次参与重大案件的侦破,被誉为治安大队的“铁拳头”,曾多次获得沧州市公安局三等功、“追逃先进个人”等荣誉。


刘吉军(左一)


                                                21、带病坚守三尺讲台的好老师

      李道霞,齐家务乡大麻沽小学教师。她关爱学生,班级有一位患有小儿麻痹症行动不便的学生,她便经常背着这名学生去厕所,还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补课;她爱岗敬业,2015年被确诊为右足底恶性黑色素肿瘤,经过了两次手术和六次的化疗,每次都是病情基本得到控制后,就立刻返回讲台;她所教的学科在全乡统测中连续四年成绩稳居第一,撰写的论文《如何搞好中小学读书活动》获省级一等奖,2018年度荣获沧州市基础教育先进个人。



                                               22倾心为民奉献担当的好法官

      周延刚,市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副庭长。从业25年间,他全身心扑在审判事业上,是爱岗敬业的“拼命三郎”,更是倾心为民的平民法官。他曾因劳累过度病倒在审判台上,病情略有好转就马上回到岗位上。后来,腿部意外受伤半月板撕裂,医生说必须卧床,他却戴着护具一瘸一拐的坚持上班,三上内蒙四赴重庆扣划被告财产,为农民工追回工资200余万元,一天也没休息。25年间,他牺牲了无数节假日,审理和执结了2776余件民事案件,无一错案,无一超审限案件,无一信访案件。2017年,周延刚被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授予个人二等功。



                                                   23、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城管人

      刘炳泽,市城市管理执法局二大队大队长。从事城管工作十余年,立足基层摸索探究,带领全队摸索出了一套新思路,创新了管理模式——“摊点自治”。为确保工作顺利展开,他带领队员对商户统计排查,宣传推行商户自我管理的意义和目的。协助商户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制定管理标准,签订管理协议。将摊主自治和摊主信用机制引入管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改善了城管人员与商户的关系。


                                                     24、为百姓着想率先垂范的好支书

      杨金槐,黄骅镇东孙村党支部书记兼村主任。2018814日大雨过后,东孙村2000多亩农田被淹没,村里排水涵洞年久不用,水排不出去。为尽快排水,杨金槐跳进齐腰深的冰凉的脏水里,双手清除垃圾,使积水及时排出。作为村支书,他创新农村基层支部工作和方法,使东孙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旗村”,荣获“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称号。他处处为百姓着想,带头成立了老杨调解室,被评为河北省金牌调解员、“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河北省千名好支书,还被中共沧州市委党校聘请为客座教授。



                                               25、孤寡老人15年的临时儿女

      王升云,常郭镇后王桥村村民。15年前,孤寡老人王振东和王升云成了邻居。王升云夫妻俩也成了老人的“临时儿女”。夫妻二人主动帮忙照顾,给老人收拾屋子、拾柴火、接水、陪老人说话都成了他们两口子习以为常的事情。5年前,妻子突发脑梗,半身不遂,几年里,王升云坚持照顾着妻子的同时不忘照看王振东老人。一转眼15年过去了,老人在村里是个有名的“怪”脾气,却唯独和王升云两口子走得亲近。


王升云(右一)


                                                          26、待兄如父24载的好夫妻

      王玉森、李兆凤,官庄乡北排村人。1979年,两人喜结连理。婚后,李兆凤主动担负起了照顾老人和两位未成家哥哥的责任,为一大家人洗衣做饭。在两位哥哥相继不幸摔伤后,夫妻俩悉心照顾,端屎端尿,贴药按摩,任劳任怨,得到乡邻的一致称赞。在夫妇俩的言传身教下,成了家的孩子们也对老人们孝顺有加。如今,年过六旬的夫妇赡养照顾年近九旬的大哥和三哥已有24年。



                                                     27照料瘫痪妻子30年的七旬老汉

      张建民,黄骅镇张孙村村民。1988年,妻子杜宝华不慎摔伤瘫痪。31年来,张建民像老伴的卫士、护士、医师,不管自己如何辛苦劳累,都坚持每天给妻子做饭、洗澡、洗衣服、全身按摩……每当妻子情绪低落时,张建民都会安慰她“只要我活着,就一定把你侍候得干净舒服”。数十年如一日的悉心呵护与照料,深深感染了孩子们,儿媳、孙媳们也对老人孝顺有加,妻子感动地绣下“甜蜜蜜”十字绣表达爱意,一家人其乐融融传为美谈。



                                                           28坎坷中坚守孝义的大爱农妇

      李秀珍,黄骅镇张孙村人。199911月,李秀珍的丈夫遭遇车祸,双侧股骨头坏死,全身大小关节不能动弹,连喝口水也张不开嘴,李秀珍给他喂水喂饭,抱他上厕所,不分昼夜地为丈夫翻身、按摩。公公患上了肺癌,她给公公洗澡、擦背、洗脸洗脚,公公解不出大便,她就拿开塞露给老人挤上;母亲患脑出血不能自理,她给母亲更换纸尿裤、擦洗全身;儿子的同事从小没有父母,她就把孩子接到自己家过年……李秀珍心地善良坚守孝义,点点滴滴传递着人间大爱。



                                                  29、倾力救治植物人丈夫的好妻子

      邸洪英,吕桥镇刘场村人。5年前,邸洪英的丈夫遭遇车祸,头部严重受伤,昏迷不醒,失去意识。医生说复苏机会很渺茫,大姑姐也不建议继续治疗,但她却没有放弃。为筹措医药费,她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又借债20多万元。经过治疗,丈夫保住性命却成了植物人。为了护理好丈夫,邸洪英辞去了工作,每天定时给丈夫喂食,擦洗,服侍大小便,两小时翻身一次,按摩双腿和双脚并拉伸100多下,次次累得满头大汗。几年来,在她的悉心照顾下,现在丈夫已能拄着拐杖挪动。



                                                 30、与丈夫共抗病魔的好妻子

      范丙悦,官庄乡闫庄子村村民。2011415日,丈夫被确诊为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当时病情危重,好心的医生建议放弃治疗,但范丙悦坚决不放弃。范丙悦连续三个春节都在医院度过,血库的血经常供应不上,她决定一边献血一边照顾丈夫,曾有一年她献过三次血。她平时悉心照顾丈夫的生活起居,细心注意他的症状变化,变着花样改善伙食增加营养,及时疏导丈夫烦闷的情绪,治病累计花费了70多万元。八年时间,范丙悦与丈夫一起顽强地同死神抗争着,演绎了一个好妻子、好妈妈、好儿媳的角色。


 

平凡善举传递真善美

这些道德模范就在身边

请大家为他们点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