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干得动,就会坚持下去”,黄骅老党员30年义务做了这件事
时值盛夏,烈日炎炎。在黄骅市滕庄子乡后滕村的路边上,一位老人拿着铁锹,把土填平,然后将一块块砖头填到路面坑洼处,虽然炎热的天气让他汗流浃背,但依然没有停歇的意思。而这样的镜头,经常会在后滕村上演。
这位老人名叫滕仁旺,今年73岁,是一名老党员,也是后滕几十年的老村支部书记。几十年来,村里的路哪里不平、哪里的路不好走,只要发现了,滕仁旺就会带着工具去平整。如今,他又带头当起了村里的环卫工人,维护村内环境。
在后滕村,村民们都不禁为这位老村支部书记竖大拇指。“路平整干净了,大家都受益。”滕仁旺说,“作为党员,这是自己应该做的。”
拿起铁锨 为让百姓走上顺畅路
滕仁旺入党,是在1983年。
那一年,他当选村里的村支部书记,也光荣加入了共产党。滕仁旺说:“这是组织给的荣誉,就得干出个党员的样来。”
当时,后滕村里都是土路,经常会出现坑坑洼洼的地方,尤其是大雨过后,有的地方会出现很大的坑。“路,大家都要走。村庄建设,路不好怎么行?”滕仁旺看着眼前的路,便萌生了修路的想法。
那时候的后滕村没有企业,村里并不富裕,根本没有修路的资金。没有报酬,不好叫上其他人,滕仁旺就一个人拿着铁锨,开始了义务修路。从此,在村里村外,田间地头,人们总能看到滕仁旺忙碌的身影。哪里有坑洼不平的路面,滕仁旺发现了就会第一时间赶过去填补平整。
当初,村里人看到滕仁旺修补路面,有时也会说上一句“你这是图个啥呀?”滕仁旺也只是笑笑。
“图个啥?不就是图个让百姓走上顺畅路嘛!”滕仁旺说,“一个人干不了什么大工程。但是我坚持下去,总会有点作用吧!路修补好了,我心里就踏实了。”
坚持义务修补村路几十年 成习惯
一个人,一把铁锨,一辆小推车,一转眼,从1983年到2000年,滕仁旺当了后滕村近二十年的村支部书记,也修补了近二十年的村路。而即便是在卸任之后,滕仁旺也依然没有停下来。
“干了这么多年,对村里的路也有感情了,也习惯了。”滕仁旺说,“看到路上有个坑,就不自觉地去修补,不补好了睡不着觉。”
这些年来,滕仁旺有时间就围着村里转悠,巡察路面。发现小坑小涡,就在附近铲两锨土填平;遇到大的坑洼,用土量大,他就用小车一车一车地运土,十几二十车一干就是半天。而村里的路都是土路,有时候刚刚费劲儿修好,一场大雨过后,路又变得坑坑洼洼了。这时候,滕仁旺又会扛着铁锨出发,不厌其烦地重新修补。
排排水、垫垫土……修路的活,说起来容易,干起来却不易。夏天,烈日当头,汗流浃背;冬天,寒风刺骨,手冻得通红。这些年来,滕仁旺也记不清补过多少个坑,挖过多少方土,用坏了几把铁锨。但他却没有向村里要过一分钱的报酬,更没有一句怨言。
“多干点,累不着。家里人也支持。”滕仁旺说,“路好走了,大家走着顺畅,比啥都强。”
穿上“黄马褂” 为美丽村庄出力
2014年,后滕村村庄改造,道路硬化了,村庄干净了,滕仁旺看在眼里,乐在心里。很多滕仁旺修补过的土路,变成干净整洁的柏油路。
当时,村里需要几名环卫工人维持村里的卫生环境,滕仁旺高兴地和其他几名村里人上岗了。
“政府投了这么多钱,把村里的路修好了,整个村庄也美了。”滕仁旺说,“咱们得想办法维护好了,不能让这钱白花了。”
而没过多久,繁重的劳动,一个月只有500元的薪水,让其他几名伙伴打起了退堂鼓。而滕仁旺却说:“不管多少钱,我都干。”
之后,滕仁旺自己跑关系,说服了和自己不错的几个村民,拉着大伙重新组成了村里的“环卫小队”,每天从早到干到晚。开始大家当环卫工人,都有些不好意思,滕仁旺就戏称黄色的工服为“黄马褂”,干着干着,大家也就喜欢上了这份职业。
在这支环卫小队里,其他几名环卫工人都配有小车,滕仁旺却是“私”车“公”用,把自己的电动三轮车贡献了出来。不管是村里路面上的垃圾,还是村民院里的垃圾,只要滕仁旺看见了,能拉走的就主动给拉到垃圾点。
铁锨、叉子、耙子……这些工具,滕仁旺随时装在自己的电动三轮车上。围着村里转转,发现哪里有不干净的地方,下车打扫,哪里砖路不平,下车修补,这些事就是滕仁旺每天的生活。
在一次村内巡察时,后滕村村支部书记滕奉岗将滕仁旺修路的照片拍了下来,存在了自己的手机里。“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老支部书记,他修的路不只是村路,更是党员与群众的连心路,大伯给村民和村干部都树立了榜样,值得我们学习。”滕奉岗说。
如今,后滕村里的环境越来越好,路越来越干净整洁,滕仁旺和伙伴们也越干越起劲。“以前是修补,现在更多的是维护。”滕仁旺说,“只要能干得动,我会一直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