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郭镇96岁“老寿星”,被孩子们宠成“手心里的宝”
在常郭镇前排村,96岁的刘恩佩是全家人手心里的“宝”,在大家庭的呵护中尽享天伦。农家小院里天天上演“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的温情故事,而家人对老寿星的“宠爱”也是远近皆知,成为全村人学习的典范。
满面红光,声如洪钟,思维敏捷,一口爽朗的笑中自带满足感。这是刘恩佩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说起自己的幸福生活,老寿星开怀大笑,指着儿媳、孙媳们连声道:“好哇,好哇!”那份幸福全都写在乐开了花的脸颊上。
5年前,刘恩佩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坏了胯骨,从此无法行走,只能以轮椅代步,但老人的幸福生活却没有就此止步。老人有两个孝顺的好儿媳。66岁的大儿媳刘桂云和61岁的二儿媳张秀芹,花甲之年尽己所能传承孝道,饮食起居无微不至。“洗脸水端到炕上来,吃的喝的端到眼前来。”老寿星由衷地夸儿媳。知道公爹最喜欢喝“稀的”,刘桂云便一日三餐顿顿熬粥煮汤,调换花样让老人喝得满足。赶上农忙,来不及煮汤水,刘桂云也会为老人热袋牛奶、沏一杯奶粉,从不凑和。不知道做什么吃,刘桂云便直接问公爹:“爹啊,想吃点啥?”老人也丝毫不客气:“有空做点西葫饺子吧。”刘桂云抬眼一看表,中午十一点半,毫不犹豫直奔村头小卖部,买来西葫为老人包饺子。这是刘桂云伺候公爹日常的一个小片段。不管多晚,只要老人提出想吃什么,刘桂云从来不会拖延,尽快满足老人的胃口。“什么样的社会没经历过呀,要饭讨食经历过了,挨饿受罪经历过了,活这么大年纪很不容易,我们当小辈的尽可能地不让他受罪。”农家儿媳朴实的话语,句句彰显孝心。二儿媳张秀芹三次栓塞捡回一条命,落下了病根,手脚不灵便。公爹两家轮流伺候,一家一个月,但她从来没有因自己身体原因而怠慢公爹,力所能及地帮着丈夫一起服侍老人。“伺候老人是小辈儿的义务,是义务就得好好完成。”张秀芹说,公爹也知道心疼人,知道她身体不好,从不挑食,做什么吃什么。就连一日三餐最喜欢的汤水饭,在她这少喝两顿都没关系。在好儿媳身体力行的榜样带动下,晚辈们对老寿星也毫不含糊。长孙媳妇张丽梅每次回家从不空手,带回老人爱吃的零食、水果。重孙女工作后,时常将好吃的小零食带给太爷爷尝尝鲜。经历新旧社会两重天,刘恩佩常对着桌上的饭菜念叨:“看看这个饭食真好哇,白馒头、大包子、饺子、蛋糕……以前哪吃得上这个。”话语中流露出的是对晚年生活的满意知足,也是对晚辈们付出的肯定。
老人与儿媳(二排左二、右二)、孙媳(二排左一、右一)、曾孙女(后排中间)合影
孝心就是把老人捧在手心里
年纪大了,时常有懒得动的情况,偶尔还要耍个小性子。“小脾气一上来说不得,只能哄。”面对这个偶尔不听话的“老小孩儿”,刘桂云乐呵呵地说。隔两天该洗头了,赶上公爹不愿意动弹,便直摇头。“我不洗,怪累。”任凭儿媳磨破嘴皮子也不洗,刘桂云只能一边耐心地跟老人聊天,一边转移老人的注意力。赶上不顺心,怎么哄也不听话。没办法,刘桂云只能搬“救兵”,打电话给黄骅的儿媳妇,老人最听孙媳妇的话,让孙子媳妇家来哄。孙媳妇一上阵,大功告成。类似以上的情节,时常在生活中上演,比如看老人最近没有胃口,不想吃饭,儿媳便“开小灶”,哪怕是专门包10个小馄饨,只要老人能多吃点,就不嫌麻烦。面对时常不听话的“老小孩儿”,儿媳孙媳从来不生气,像对待孩子一样哄着。看着老伙伴穿了一双泡沫底的新鞋子,刘恩佩喜欢但不会直接跟儿媳妇要,等到孙媳妇回家念叨,手巧的张丽梅一听,讨来鞋样子,一天赶制了三双,把爷爷哄得心满意足,逢人遍指着脚上的鞋子开心道:“孙媳妇给做的!”总之,哄着老人开心就行,是一家人对老寿星的原则。年纪大了,再加上不能自理,难免会有体味。但刘恩佩居住的屋里一点异味也没有,儿媳们将公爹照顾得干干净净。衣服隔两天就要换洗,洗头洗脚从来不间断。冬天衣服厚重难洗,为保障老人的卫生,考虑妯娌的身体不好,无论公爹轮到哪家,大儿媳都将洗衣的活全部包揽。夏天的衣服轻薄,轮到二儿媳家,张秀芹会尽量为老人清洗干净,刘桂云也会隔三差五过来把换洗的衣物拿回家,替妯娌减轻负担,把老人服侍得干干净净。刘恩佩从年轻便爱干净,即使现在不能行走,也不在屋内解大手。刘桂云说,因为丈夫在建筑工地上干活,一走就是一天,没人搭把手,推着老人过外屋的台阶就会很困难,有时老人也会念叨,“老了,就是个负担啊。”儿媳总会宽慰:“您老好好活着,就是我们小辈们的福气。”

除了满足老人物质上的需求外,在精神上,一家人也是百般宠爱,让老人精神富足,不会感到孤单寂寞。怕公爹寂寞,刘桂云特意将东屋的炕留给公爹住,因为透过东屋的窗户能看到村外的主路。只要有空闲,儿媳会推着公爹围着村庄转一转,帮老人解闷儿,只要一出门儿,老人开心得像个孩子,时不时发出开怀的笑声。前几年,新农村建设,村庄变化大,刘恩佩相约老伙伴一起转村庄,刘桂云为了满足老人的心意,骑上电三轮,带着两个老寿星,将附近的村庄转了个遍。虽然不能行走,城市发展的模样,刘恩佩每年都能亲眼所见。每年春秋两季,选个好天气,长孙媳便开车载着爷爷“逛新城”。黄骅市区、沧州市区的各大公园,南大港湿地等景点都转了个遍,考虑到老人身体情况不能出远门,张丽梅开车最远带着爷爷去过山东。为了哄爷爷开心,她还推着爷爷逛商场、坐电梯、购物,感受城里人的生活、城市的变化。老人欢喜地逢人便炫耀:“孙媳妇带着我去旅游啦,城市发展真好啊。”老人膝下孙子、重孙子、重孙女就有十来个,孩子们跟爷爷、太爷爷特别亲,大家经常围在一起听爷爷、太爷爷讲那过去的故事,也是这一家人演绎孝亲的一道别样风景。“只要陪着爷爷,他会开心地和你说一天也不觉得烦。”张丽梅说,每次听爷爷说过往,她便会安静地听着,这样的陪伴就是最好的孝道。今年因为疫情防控,没有带爷爷出门,张丽梅和爷爷相约找个好天气逛新区、看大海,爷爷欢喜答应。
平常人家的平凡孝道,给我们温馨与感动,用村支书刘兴鹏的话说,这家人对待老人是全村的一个标杆,有了他们的模范引领,近几年,全村没有因为赡养老人闹矛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