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道德模范  >> 道德模范

黄骅公益达人吴玉良:用爱温暖一座城

2019/10/3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424

      脸上挂着温暖的微笑,脚下迈着矫健的步履,身上洋溢着热情温暖的力量——他就是国网黄骅市供电公司的员工吴玉良。2006年,吴玉良牵头组建了“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一直以来,“渤海魂”都坚守着吴玉良确定的“朴素公益”理念——不求赞美,不屑质疑,踏踏实实地做好每一件公益事。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渤海魂”已经在黄骅这片土地上扎根14年。14年来,吴玉良带领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用公益行为一次次温暖着这座城市。今年7月,吴玉良获评“中国好人”荣誉称号,10月荣获“第七届河北省道德模范提名奖”,他说:“这都是属于团队的荣誉,做公益本来就不图名不图利,只是为了帮助身边更多的人,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


01

做公益已成为习惯,是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为困难家庭孩子“圆梦”,有吴玉良和“渤海魂”志愿者的身影;他们募集善款,帮助遭遇危难家庭走出困境;寒风大雪中,他们及时为被困在道路上的司机送去热水和食品;……回忆起这些年做的公益事,很多吴玉良已经记不清楚了,因为他和“渤海魂”志愿者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已经做过几千件,甚至更多。

     说起做公益的初心,吴玉良告诉记者:“这其实还是受了父母的影响。”

      小时候,家里只要做些饺子、包子之类的好吃的,父母就会打包一些给村上的孤寡老人送去,让他们也改善一下生活。逢年过节,母亲更是会买好新衣服,给村上的这些孤寡老人挨家挨户地送去……父母从小就教育吴玉良,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多去帮助身边的人。

      耳濡目染,吴玉良也常去孤寡老人家里挑水、打扫卫生,热心地帮助身边的同学。直到2006年,他认识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创建了“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就想着利用工作之余,能够在一起做些有意义的事。

      “渤海魂”创立之初,只有七八个人。当时在“黄骅贴吧”上看见谁家有人得病了,急需用钱治病,大家就开始募集善款进行帮助,你出一百,我出二百,并将在“黄骅贴吧”上呼吁的善款凑在一起,给病人家属送去。

      黄骅城区西部初建时,青年大街两侧堆满了垃圾,吴玉良就带领“渤海魂”志愿者前去打扫。一开始马路上的垃圾堆得实在是太多了,他们每天都需要打扫十多个小时。后来,在他们每日坚持不懈的打扫下,垃圾变得越来越少,他们的打扫时间也就变成了每周的周日前去打扫一次。坚持了一年多的时间,一点点将青年大街清扫干净。逐渐地,周边社区的居民也被感动了,主动加入其中,而且越来越多,直到这里被纳入城市环卫体系。

       逐渐地,“渤海魂”的队伍越来越壮大。在黄骅市的大街小巷,人们也总会看见“渤海魂”志愿者服务的身影。对于这一切,吴玉良的内心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他说,做公益早已经成为了自己的一种生活习惯,而且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希望可以让做公益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习惯。

02

一个善举改变他人命运,他觉得很值


      在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帮一下、拉一把,也许就会彻底改变这个人的命运。

      2010年冬天,吴玉良和“渤海魂”志愿者走访统计孤寡病残信息,走进常郭镇故县村时,发现了于宝树老人。当时,80多岁的于宝树,住在村中废弃的机井房里,靠低保艰难度日。他腿部患有坏疽病,溃烂了40余年,已经很难治愈。“渤海魂”志愿者多方联系北京专家,分成7个帮扶小组,每天一组为老人换药。

      为了给老人筹措医药费,大家自发捐款,并组织开展各种义卖、服务活动,换取药费。后来老人的病情得到了很大的好转,吴玉良又联系上了黄骅市民政事业服务中心,将老人安置在了敬老院。“渤海魂”志愿者又每天前往敬老院帮老人换药。

      来到敬老院后的于宝树老人每天过得很开心。一提起吴玉良和“渤海魂”,老人的情绪就忍不住激动起来:“没有他们,我怎么能过上这么好的生活啊?真是太感谢他们了,让我老了还能享福。”

       诸如此类的事情,14年来,吴玉良和“渤海魂”还做了很多。

      2017年的冬天,对家住黄骅市吕桥镇郑家口村的张文冠一家而言充满了阴霾与寒冷。5岁的小文冠在一年前被确诊为伯基特淋巴瘤。经四处求医、多次治疗后,小文冠病情相对稳定,治愈率在75%~80%,一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然而高额的医疗费用却如乌云笼罩着这个普通的家庭。小文冠的父母用尽了家中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戚朋友,已无力支付接下来的疗程费用。

      得知这一消息后,吴玉良辗转来到了张文冠家。“家里该卖的都卖了,可是钱还不够啊……”张文冠年迈的爷爷深深地低着头说,“孩子太小了,得上这种病真让人心疼。如果有好心人能救救孩子,这个债我们一定还。”吴玉良下定决心要帮一家人渡过这个难关。

      回到单位,吴玉良一方面组织动员同事募捐,一方面联合“渤海魂”志愿者组织义卖活动,很快筹集了善款一万余元。与此同时,他们又向社会筹集善款一万五千元,给小文冠送去了生的希望。

       当第一笔善款交到老人手中时,老人哽咽了。他老泪纵横,激动地握着吴玉良的手谢个不停。“谢谢供电叔叔。”听着病床上小文冠的话,看着孩子瘦弱的身躯,吴玉良心里五味杂陈。

       小文冠如今已经恢复健康,开始了正常的学习生活。

      “帮助一个人,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吴玉良说这样的故事太多太多了,“我们帮助别人不是让别人来记住我们,而是让这种善良与爱温暖更多人、帮助更多人,让那些彷徨无措、孤苦无依的人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好。一个善举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我觉得很值!”

03

14年250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他愿用一生去诠释志愿服务精精神


       淘米、点火、熬粥、切咸菜……凌晨四点多,天空还是一片漆黑,黄骅市几个“暖心早餐屋”早已是灯火通明。几个穿着红马甲的身影正在厨房里忙碌着,他们是来自“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的志愿者们。

       清晨的环卫工作结束后,环卫工人们陆陆续续地来到了早餐屋,吃着热气腾腾的免费早餐。

       这已经是暖心早餐屋运行的第五年了。每天看着忙碌的环卫工能够在这里吃上一口热乎饭,吴玉良的心里别提多开心。

       回忆起最初建立暖心早餐屋的时候,吴玉良告诉记者,由于环卫工人工作时间较早,吃早饭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每天能够为环卫工人提供一份免费早餐,就是吴玉良协同黄骅市团委建立暖心早餐屋的初衷。

       想法有了,困难却不少:场地、资金、人员……但“渤海魂”的志愿者们一咬牙,决定“先干起来”。2015年1月,“渤海魂”志愿服务协会开始了“暖心早餐”工程,志愿者们每天4时起床,在早餐屋里忙碌着,所需物资也全部由“渤海魂”解决。

       令志愿者们没想到的是,这个举动产生了巨大的带动效应。很快暖心早餐屋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黄骅市三处位于城市不同区域的早餐屋,全部由政府解决场地问题;大量来自政府机关、社会各界的爱心物资源源不断捐献而来,五年来,“暖心早餐”共募集善款93万余元;大批市民报名参加“暖心早餐”的志愿服务,值班表已经排得满满当当……

      “这些年,我明显感受到了社会风气的变化。别的不说,黄骅的环卫工人们接连出现了好多位拾金不昧的先进典型。他们说,社会对他们这么好,他们也得回报大家。”吴玉良说这句话时,满脸欣慰。

    “带动他人”,一直是“渤海魂”的一个理念。2011年,他们推出了“家志愿”计划,即每个家庭中一位成员成为“渤海魂”会员后,这个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可以自动成为会员,倡导“全家齐公益”。在这个计划的推动下,众多家庭成为“爱心之家”,举家参加爱心活动。

      一系列志愿活动的开展,引起了社会共鸣。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渤海魂”的队伍中,还有很多曾经受到过“渤海魂”帮助的人,现如今也成为了这支队伍中的一员。据不完全统计,“渤海魂”现在册会员已有五百余人。

       随着志愿队伍的日益壮大,他们的公益行动也涉及到了扶贫帮困、应急救援、爱心车队、暖心早餐、植树、巡河、义诊、社区建设、无偿献血等多个领域。14年来,吴玉良带领团队开展志愿活动2500余次,帮扶困难弱势人员700余人次,为数百名孩子圆梦、助学;他们联合乡镇开展精准扶贫,为近200个贫困、孤老送去采暖设备、被罩及生活用品等物资;他们开办慈善超市,每年为贫困或孤老发放米面油等万余元慰问物资;他们创建红十字会无偿献血管理服务分队,仅成员中就有近百人成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二百余人无偿献血……

       吴玉良和“渤海魂”的付出,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其团队及品牌先后获得“河北省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沧州好人”“沧州市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吴玉良个人也荣登“中国好人榜”。

      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将朴素公益的理想主义之花深植在现实的土壤,如今已有累累硕果,清香满园。他说,他愿用一生去诠释志愿精神,用爱去更好温暖这座城市。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