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黄骅这户庄家院里有位“书法达人”

2019/2/25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690

      在黄骅市官庄乡官庄村,与共和国同龄的范方生(芳生)特别受人尊重。多少年来他读书习字于土墙茅屋间,给村民写春联难以计数让人乐之,自己享受其中亦怡然自乐。


      墨香惠他人 快乐心中留

      “现在家家户户贴的春联大都是印刷品,需要手写春联的已经不多了。倒退到印刷春联盛行之前,基本上每年一进腊月,我就开始给大家写,有时候一写就是半宿。”范方生说,那些年,看着自己手写的春联贴到乡里乡亲的大门上,他心里格外高兴。

      范方生对书法产生兴趣,还是上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那时候还不知道是书法,只是因为语文老师对大家作业书写要求规正、严格,我就对写字产生了兴趣。”1963年升入中学,范方生更是勤于练习毛笔字。那时,农村经济条件不富裕,会写毛笔字的不多,一到春节前,范方生就成了大家心中理想的人选。对于登门讨要春联的村民,他向来有求必应。在他和家人看来,能够发挥自己的爱好,为左邻右舍添一份过年的喜庆,这不是付出,而是一种荣耀。虽然要搭上自己的时间,要搭上数不尽的笔墨,但心中那份快乐是无可替代的。


      即便是到了现在,写春联的“工作量”小了,但亲朋好友耳语相传,他的书法也算小有名气,相识的不相识的有想要他书法作品的,范方生也总是毫不吝啬。“自己的书法得到大家的认可,对我而言,没有什么比这更让我快乐!”古稀之年的范方生老人如是说。

      学书法之形 更悟书法之道

      范方生出身农家,父亲读过不到一年的私塾,便因社会动荡生活困难而放弃。因为要维持家庭生计,范方生也是读完初中就参加了工作。只是工作之余,他仍坚持每天练习写字。

      出于爱好,1985年、1986年,他相继报名参加了河南书法学院函面结合的书法专修班和书法研修班。在那个2分钱就能买一根冰棍解暑的年代,一年30元、80元的学费也有些让他捉襟见肘,但最终,内心对书法艺术的追求与热爱压倒了一切。

      学习期间,他不仅结识了一些导师、名家,更对书法有了深刻的认识,更加敬畏中国文字。“我们每写一个字,不仅要有形、有意、有美、有力、有魂,还要写出气势,写出旋律,写出生命!”基于这种强烈的认识,他勤学苦练,不敢有丝毫懈怠。他的书法成绩在班上是非常优秀的,不仅颇得选录他的主导师、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王朝宾导师的赏识,学生作品交流时,其他导师对他也是赏识有加。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刚田曾为其刻“燕赵悲歌之士”印一方;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河南省文联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王宝贵导师也曾为其刻“沧海戏墨浪子”印一方,以表达对其欣赏赞扬之情。这些,都为他研习书法注入了无限的动力。

      “书法之道,阴阳之理;松静自然,轻灵圆活;提安使转,八面出锋;刚柔疾缓,得机得势;虚实开合,变化莫测;取法万物,纵横有象……”练习书法的“密语”早已被他熟记于心,在此基础上,他自己也有所总结:“学习书法和工作一样,都需要讲究方式方法。正确的书法理论作指导,用勤奋刻苦的精神去练习,如此,书法技艺才能精进。”

      论剑觅知音,愿结识更多书道艺友

      早期,因家境拮据,范方生很少参与以书会友,以文会友的活动。2003年因病退休后,开始涉猎。当年,河北省委宣传部等十部门联合主办“第二届河北省艺术联展”活动,他报送作品参与,获得了优秀奖。2013年,他的作品在《书法报》30年·“巴山夜雨杯”全国书法篆刻大赛中入展;同年,他的作品入选河北省首届楷书大展;2014年,在“中华寿文化·全国书法美术作品展”活动中,被评为“寿文化书法百佳”,并称其作品“刚健古朴、雄浑苍茫、厚重如碑、圆润可法”……在他看来,这是一种“论剑觅知音”的方式,他希望发表、展出这些作品,能得到社会书艺界人士的指导,以让自己不断进步。




      他对公益事业一直持有一颗爱心,除早年为乡邻写春联外,这些年每年都会有一些作品无偿地散入社会各界、各阶层。对此,他的心态是“只要有机会,如义捐、义卖,我均愿作出贡献!”他捐出的作品,最远的一幅已经扎根甘肃。那是2015年,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书法家协会主办“希望·圆梦”杯全国书法作品展,他无偿捐赠作品一件,并获组织方颁发的证书……

      处事平和、淳厚率直、坚持原则的范方生,人至古稀依然抱定一颗学无止境之心,如今只想以书会友,切磋书艺,让自己的晚年更快乐,让庄家院里的生活更精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