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黄骅乡村女教师放弃进城,竟是因为……

2018/11/20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601

到城里的学校去教书

这是在城里安家的乡村教师共同的梦

她也不例外

因为孩子在城里上初中

也想结束这种城里乡村两头跑的生活

然而

当她真的顺利通过进城考试时

她却犹豫了

因为

在那所乡村中学

还有一群孩子等着她去上课

                                                                          骨干教师要进城?

 

    她叫齐桂花,是黄骅市常郭镇常郭中学的一位数学老师。离开大学校园,执教乡村学校,她在三尺讲台已经站了17个年头。她说:“在这片由盐碱地覆盖的乡土上,握一支粉笔、站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一份精神良田,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常郭中学,她讲的数学课,同学们爱听,同事们认可。早在2011年,她指导的学生卞婷就获得了河北数学夏令营竞赛二等奖,她个人也获得了“优秀辅导员”的荣誉称号;2012年,她在全市初中数学教学片断征集活动中,荣获优秀教学案例一等奖;2014年,她设计的《解一元二次方程 配方法》一课,在沧州市初中数学优秀教学设计评选活动中获一等奖;2015年,她撰写的《浅谈中学数学学习方式》在沧州市初中数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获二等奖;去年,她执教的《函数的图像》,又获沧州市 “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优课……她是黄骅市“师德先进个人”,连续两年获得全镇中考夺冠奖,连续三年获黄骅市政府嘉奖……

 

    “齐老师是我们常郭中学的骨干教师,总是勇挑重担,课时和总工作量都处于全校最重之列。”常郭中学卞建军校长说起齐老师,满是欣赏与认可。然而,对于今年学校老师们参加“阳光进城”考试,卞校长心里一直很忐忑。“想进城的,都是有追求有想法有实力的老师,学校不能阻止,还得鼓励。但是从实际工作来讲,也确实会在教师安排上出现短时间的困难。”对于像齐老师这样的骨干,得知她想进城,学校再是不舍,也只能忍着,“这是个人的权利!“

 

    于是,8月中旬,齐桂花如愿参加了进城考试。虽然只是想试试,但结果让人欣喜,她真的考上了。

 

                                                                 最难割舍乡土情


    真正让大家感动的,也是在这次“阳光进城”考试之后。

 

    顺利通过考试,要说齐桂花不高兴是假的,但接下来的事实就让她在走与留的问题上矛盾起来。

 

    为什么会矛盾?校长卞建军道出了其中原委。

 

    “今年,常郭中学共有四名教师通过了‘阳光进城’考试,其中有三人是学校的数学老师。如果当时他们都选择进城,新学期开始,因为新考入的教师一般都要到国庆节后才上岗,所以学校数学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境,尤其是九年级,数学老师周转不开,有两个班的数学课可能会没有老师上。”

 

    齐桂花的丈夫李文朋和她同在常郭中学工作,是学校的教务主任,夫妻二人和卞校长也都是多年前的同事。对于学校的情况,丈夫比她了解得更多,对于校长的难处,丈夫比她也有着更深的体会。“你知道卞校多么舍不得你们进城吗?”仅是这么一句话,齐桂花心里就已经有了几分酸楚,进城的心也开始动摇了。

 

    除了学校,在一个村上生活了几十年的邻居们的挽留也触碰了她的心扉。

 

    齐桂花的婆家是常郭镇前商村的,距离常郭中学三四里地。对于她的教学成绩,邻居们早就有所耳闻。正巧今年升初三的孩子中,有几个都是周围邻居家的。一听说齐桂花进城考试通过了,那几个孩子的家长都跑到家里来“做工作”。“孩子跟着你上,我们多放心啊。你要是真进城,我们这心里都觉得没着没落的……”那几天,这一句句朴实真诚的话语时时萦绕在她的脑海中,她不止一次反问自己:“离开这里,真的舍得吗?”

 

    “学校的现实情况和邻居们的殷殷重托,总让我感觉故土难离,故校难舍。”最终,齐桂花做出了放弃进城的决定。当她把这一决定告诉校长时,校长一个劲儿对她说:“齐老师,谢谢你,谢谢你了!”齐桂花心里明白,校长这是真心地在替这片乡土上的孩子们表达谢意。    

 

    常郭中学今年的九年级,共有三个班144人,齐桂花任两个班共94个孩子的数学老师。在齐桂花眼里,这些孩子都是来自盐碱地里的农村花骨朵,她相信,只要精心栽培,这些花骨朵一样会有春意盎然的美好时光。她说:“我想带领他们去看不一样的世界,让他们明白生活的方式不止一种。”

 

    就这样,虽然知道这次一旦放弃进城,三年内将不得再参加考试,但齐桂花还是踏踏实实地留了下来。

 

                                                         爱生如子爱校如家

 

    爱生如子,是她一惯的习惯。自从走上三尺讲台,她就深深明白自己肩上的担子,一头担的是义务,一头担的是责任。“我的两个心房,一个装的是良心,一个装的是爱心。我扪心自问时,问的是良心;我倾情付出时,洒的是爱心。“

 

    选择留下,还因那份爱校如家的深深情怀。同是在那个8月,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打破了常郭镇降雨量近30年的纪录。814日下午6点左右,市区通往常郭的所有道路基本断交,本应晚上去学校值班的教师无法到达岗位。当时,齐桂花和丈夫正在老家照顾身体不便的公公,得到消息后,她马上通知值班老师不要去学校了,她和丈夫去。

 

    走出家门,他们才知道路面的积水已经无法开车。无奈,她留下来照顾老人和孩子,丈夫在狂风暴雨中步行几里地去学校。“当时风太大,没办法打伞,我对象到学校时全身都已经湿透了。看到积水漫过最后一个台阶,他趴在水里清理下水道,直到积水退去,才发现手机也都被水泡了,无法使用。”

 

    尽管这样,在接下来将近一周的时间,夫妻二人不仅对此事无怨无悔,而且白天值班的老师有在城里不方便赶到学校的,她都责无旁贷地到学校值班,而晚上,则一直由丈夫在学校值夜班,一直到交通恢复为止。“我们都是教师,学校就是我们的家,同事就是我们的亲人!”

 

    因为热爱,齐桂花甘做一名坚守的“常中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