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战“疫” · 最美逆行者|“方舱”里的“黄骅力量”
一场疫情不期而至。
黄骅,这座英雄的城市,与另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紧密相连。
贾静、郑学晨、刘福娜、杨挺挺、杨烨。这是一个年轻的团队,最大的35周岁,最小的这个月刚满26周岁。他们来自黄骅市人民医院、黄骅市中医医院、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黄骅神农居医院,他们与青县、沧县的10名医护人员,共同组成沧州市二级医院第一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驰援武汉,成为这场“战争”中的最美逆行者。
2月5日出发,2月6日凌晨到达武汉,经过短暂的培训,2月8日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展开医疗服务。截至今日,他们已经在方舱医院“战斗”了近20天。
【“我要加入党组织”】
“你是哪里来的?”
“我是河北黄骅的,黄骅,是一位英雄的名字,黄骅烈士的家乡就在湖北!”
“你们真了不起!”
23时许,方舱医院内,一位大爷正和来自黄骅市人民医院的护士贾静聊天。“大爷兴奋得睡不着觉,因为再检测一次核酸阴性他就可以出院了。”
贾静
贾静为这位大爷高兴,“英雄牺牲在我的家乡,我们又来支援英雄的家乡,真的很自豪!我们要不负英雄之名!”
驰援武汉,贾静既感到荣幸,又深感身上担负的使命。从踏入武汉的第一天起,她就严格要求自己:“在战场上决不能掉链子。”
2月10日,医疗组在驻地休息。这一天,有两件事情让贾静激动。第一件事——发工作证了,“这个证件无比珍贵,此生唯一。”第二件事——她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把一线的人都撤下来,换上共产党员!”她被这样的豪言壮语感动着。“我想加入党组织,不断提升自己,加油!”贾静鼓励自己。她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作为河北省医疗队的护士,我感到了肩上的责任,希望党组织考验我,我会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很好地完成这次任务,做党和人民的好儿女。”
和贾静一样,刘福娜、杨烨、杨挺挺也都一同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郑学晨在2015年12月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成为自己想要的样子】
“一晚上没睡好,5点30分起床,洗漱完毕,练习穿脱防护服,准备好进入方舱医院病房所需的防护用品及生活用品。”这是来自黄骅市人民医院郑学晨的早晨。
在方舱医院里,郑学晨负责为病人分发药品,照顾他们生活起居。
郑学晨
起初,郑学晨一个班次要工作6个小时,加上前期准备和后期处理,差不多要用9个小时,郑学晨1米79的大个子被175码的防护服裹得紧紧的,只能缩着脖子,以往走路带风,可在这儿,因为害怕蹭坏鞋套,他不敢走快,也不敢用力,每次脱下防护服时,都感觉如释重负。里面的衣服都湿透了,鼻子、耳朵被口罩压出许多勒痕。
驰援湖北第六天,90后郑学晨迎来了他人生中一个特殊的生日。
凌晨4点多,安全出舱的第一时间,几个同事姐姐送给他一个惊喜:拍摄抖音,一是为家乡父老报平安,二是为郑学晨送上生日祝福。同事贾静更是提前做“功课”,几天前就嘱咐宾馆前台,麻烦厨房在这天专门给郑学晨做了一碗生日面。吃着热乎乎的生日面,郑学晨泪流满面。
或许,成长真是在瞬间发生的事情。现在,郑学晨正努力学着前辈们的科学与严谨、仁善与奉献,成为自己想要的那个样子。
望向武汉的夜空,繁星点点。他常会想起两年前因癌症去世的母亲,他相信,母亲一定也会为他骄傲。
【外婆去世,只能装作不知】
日夜奋战在防疫一线,只为让更多的家庭团圆,而他们自己,却不得不面对亲人的别离。
2月11日,对身在武汉的杨烨来说,是个悲伤的日子。这一天,一向疼爱她的外婆突然离世。家人担心影响杨烨的情绪,也怕因此让她分心,就没告诉她这个消息。但细心的杨烨还是在舅舅的朋友圈中得知这一消息,她并没有给家人打电话,只是在朋友圈小心翼翼地表达着悲痛:“出舱后看了朋友圈,眼里满是泪水,不想多说,家里放心,我们安好。”
杨烨的主管领导护理部主任于淑霞说,在当天的通话中,她能感受到杨烨在极力掩藏悲伤的情绪,却只字未提外婆去世的事情,直到于淑霞说:“杨烨,难过你就哭出来,别憋在心里。”杨烨这才抑制不住,大声哭出来,但短暂哭过,她又马上收拾好心情,投入到新的工作中。
得知杨烨外婆去世后,于淑霞也曾经给杨烨的母亲打去电话慰问。杨烨的母亲表示,“现在国家需要她,武汉需要她,作为家人我们必须以大局为重,无条件支持她的工作。”
家人没有告知,杨烨也假装不知。相隔1000多公里,一家人为了不让对方担心,保持着这份互相“欺瞒”的默契。这一趟驰援武汉之旅,注定让杨烨难忘,出征那日,她放下过生日的儿子,背起行囊,如今外婆去世,她强忍悲痛,坚守一线,只因前方有需要她的病人,身后有她需要守护的家人。
【陪你一起渡难关】
2月19日,一封千里之外的家书写给了刘福娜。这封信寄托了丈夫李健的思念和牵挂之情。信中说:“我今天还要再啰嗦几句,一定要坚定信心,千万注意防护,家里都挺好,你安心工作吧……不忙时,给我发条信息,下班时一条微信就行。”
这段时间以来,李健通常是半夜睡,凌晨起。每次给刘福娜发去信息,刘福娜总是只字片语的回答,发去的孩子视频,刘福娜没有勇气打开。
刘福娜把所有的时间和关怀都给了那里的病人。病毒会被隔离,但病人的焦虑情绪不会。除了医治病人,还要安抚病人情绪,疏解心结,与他们一起共渡难关。
2月16日晚20:00——0:00,是市中医院医护人员刘福娜的夜班,她负责40多个病人,在交班中得知其中一位病人体温较高——37.4℃,所以需要着重多次监测体温。与病人的交谈中,她得知了这位病人的故事。
这是一位40多岁的中年男子,家里独子、未婚。父亲早已去世,上个月月底母亲因新型冠状肺炎也去世了。在这个特殊时期里,母亲走的时候,只有他自己送了母亲最后一程。这位病人说着红了眼眶、哽咽了。
刘福娜听了之后感觉很心疼,她不断安慰着这位患者,鼓励他只有好好生活,母亲才会走得安心、放心。她对患者说:“要对自己有信心,相信医生的治疗,我们不远千里来这里支援,就是为了让你们对生活、对社会、对祖国有信心,有我们一起陪着你们渡过难关!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常常在帮助,总是在安慰。这次驰援武汉的经历让自刘福娜对生命的意义有了新的思考,仿佛得到了重生,能好好活着就是一种幸福。
杨烨(左)、刘福娜
【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
里面穿的保暖内衣,外面穿刷手衣,再是一次性外科手术衣、防护服,最后再穿一层外科手术衣。戴了3层帽子,4层橡胶手套,2层鞋套,2层口罩(里面是一个n95口罩,外面再戴一个外科口罩)。拉上防护服帽子,最后戴上防护眼罩……
杨挺挺每一次上班都要这样“全副武装”,在这种情况下,她需要帮患者抽血、给药、输液,搀扶患者上厕所,给他们换衣服,打热水……为了节省防护服,杨挺挺渴了饿了却不能去喝水,更不能去吃东西,全靠尿不湿支撑着不去厕所。
杨挺挺
累,并危险。紧张吗?紧张。杨挺挺坦言,“虽然有充足的心理准备,但走进病房,一下子看到病床上躺着的全是被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说不紧张是假的。可是看到病人需要我们,一下子就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紧张早就抛到九霄云外了。”
在黄骅开发区博爱医院工作时,每天一看到在武汉抢救病人的医护人员的新闻,杨挺挺心里就热血沸腾,恨不能立即就去前线帮忙。“终于来到一线,能亲自护理病人,能为抗击疫情尽一分力,心里真是太激动了。”杨挺挺说,“能学以致用,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人生最幸福的事。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就是来武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