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文明创建  >> 文明城市

发倡议,早部署!黄骅市统筹安排“我们的节日•清明”系列主题活动

2019/4/1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004

      在清明节到来之际,黄骅市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以传承爱国精神、弘扬家风家训和开展文明祭扫为主要内容,通过祭奠先烈、先贤、先人,引导人们在慎终追远、缅怀先辈的情怀中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弘扬传统,营造文明、进步、和谐的文化氛围,进一步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发布文明祭扫倡议

绿色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

 

广大市民朋友: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又迎来缅怀先辈、祭奠逝者、寄托哀思的传统节日。为保护美丽家园,弘扬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营造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浓厚氛围,努力做到“移风易俗、环保为本,追思先祖、文明在前”。在此,市文明办向全体市民发出倡议:

      一、安全祭祀。在出行乘坐公共汽车时做到遵守交通秩序、文明礼让。严格遵守有关防火规定,不违规用火。做到不在林地、墓地、重要交通干线及路口、大街小巷或主要通道等公共场所烧纸钱、撒冥币、焚香、点燃蜡烛、燃放鞭炮,杜绝各种安全隐患的发生,一旦发现火情,请立即报警。

      二、文明祭祀。弘扬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树立“厚养薄葬”的理念,反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相互攀比,倡导“简祭”“薄祭”“公祭”等新祭祀形式,通过种上一颗绿色的纪念树,献上一朵洁白的鲜花,留下一句深情的寄语来表达我们对逝者的哀思和怀念,使清明节祭祀由注重实地实物祭扫向以精神传承为主转移,做到“追思先祖,节俭在先”。

      三、环保祭祀。树立环保意识,做到不污染环境、不影响他人生活环境,把传统的祭祀习俗用健康、环保、文明的方式进行表达,大力维护优美整洁的环境。积极倡导绿色祭祀,拒绝采用焚烧冥币、烧香化烛、燃放鞭炮等旧有祭祀习俗,倡导采用鲜花祭扫、植树祭扫、网络祭扫、家庭追思等文明环保的方式来寄托哀思,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四、红色祭祀。追思已故亲人之余,可以到市烈士陵园、大赵村惨案遗址纪念馆、赵博生烈士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革命烈士扫墓,开展祭扫烈士陵墓、讲述英雄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爱国诗词朗诵会等活动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珍惜当下生活,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把对革命先烈的悼念和对亲人的思想,化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为社会做贡献的实际行动。

      市民朋友们,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讲文明、树新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道德模范、优秀志愿者、新时代好少年等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带动亲属和身边人积极响应倡议,共同营造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清明祭祀新风尚,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贡献。

      我们期待着您的加入,感谢您的理解和支持!

 

黄骅市文明办

2019328

 

统筹部署工作

      制定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的通知》,动员各单位要把“我们的节日·清明”主题活动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与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结合起来,与家风建设结合起来,精心组织实施,寓传统文化于文明祭扫中,精心设计活动项目,积极创新活动载体,实现现代文明和传统文明的和谐统一。

      一是开展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利用烈士陵园、大赵村惨案纪念馆、赵博生烈士故居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干部群众为革命烈士扫墓,开展党员、团员重温入党、入团誓词活动,举行中小学生入团、入队仪式,引导人们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立足岗位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教育部门组织中小学生积极参与网上祭奠活动,在网上向先贤先烈鞠躬献花、抒写感言寄语。

      二是开展文明祭祀活动。引导人们用鲜花、植树等文明生态的方式,以及在网上祭祀、扫墓、家庭追思会等新型祭奠方式,表达对先人先贤的怀念之情。摒弃焚烧纸钱,严禁燃放鞭炮,提倡“献祭礼、作汇报、诵家规、谈感恩、致哀思”等家庭祭祀文明礼仪,树立文明健康的祭祀新风。

      三是深化家庭文明建设。按照“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要求,抓住清明节人们迫思逝者的有利时机,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组织收集、宣传历代先贤、革命先辈对家庭教育的名言名句,以及不同时期先进模范人物以身作则正家风的先进事迹,通过举办“好家风好家训”展览、研讨会、报告会等,引导市民自觉树立良好家风,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家庭里生根、在亲情中升华。

      四是开展节日民俗活动。深入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举办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寻根问祖、民俗文化表演和民间艺术展示等活动,让人们在参与中亲身体验节日民俗。组织社区和企事业单位开展植树绿化、沐春踏青等活动,引导人们走进自然、关爱自然、文明出游、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