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文明创建聊天室 | 刘果鑫:美不只是在表面,更在心中
当前,黄骅市正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环境,特推出“文明创建聊天室”公益访谈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氛围畅谈对文明创建的认识,发现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的解决意见建议。本期,我们推出—— 美不只是在表面,更在心中
简介:刘果鑫,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协刻字委员会委员,内蒙古乌海市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河北省书画院创作委员会主仼,沧海印社理事,先后被评为河北省民间工艺美术家,沧州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师。
刘果鑫
参加黄骅报社组织的“翰墨乡儒话文明”主题活动,感觉这个活动是非常有意义的,也是非常必要的。我就结合几次去乌海讲学及此次举办个人书刻巡展的所见所感谈一下感受。
乌海是首个“中国书法城”,自2008年被中国书协命名以来,十年的变化可谓是日新月异。2012年到现在,六年来我四次去乌海讲学,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到现在我还记得第一次去乌海讲学的情景,一座不太大的城市,到处弥漫着墨韵的清香。邮局、银行、企业单位,只要有余暇的空间,都挂满了字画作品,手写的匾牌随处可见。就连路边的小摊上都用毛笔在纸壳上写着“土豆一元二斤、西红柿一元斤半”等字样。或颜或欧、或行或楷,虽然只是一个临时的招牌,但是可以看出书写者对书法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识,不免让我不由得对这些商贩也多了一份尊重。
刘果鑫作品
讲课的时候,听课的有小学生、有中年人,也有退休工人。而且巾帼不让须眉,女性就占了一半。开始的时候,我还很疑惑,心想怎么来了这么多服务人员,后来才发现,每个人手里都拿着笔和纸,在认真的做记录,有的还拿着毛笔书写。当时很震惊,心中暗挑大拇指。课后与当地书协的同志闲谈时得知,乌海全市40余万人,从1985年开始普及书法教育,现在常年坚持练习书法的爱好者近万人。乌海市书协会员1500多人,内蒙古书协会员100余人,中国书协会员20余人,女子书协已成立多年。全市各中小学都开设书法课,创建少儿书法教育基地,组建市领导书法学习小组,为国家级书协会员全部解决编制,以优惠政策提供住房,对国展入展获奖作者予以1万—10万元的奖励,并提出了书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的进万家活动,不断扩大书法的普及率和影响力。
这次去乌海有一件事让我深有感触。一天,我从当代中国书法艺术馆回来,下了出租车,需要横穿马路。路不是很宽,也就是有十米左右,路上没有车,当我刚走到一半时,右侧驶来一辆私家车,离我大约五、六米的地方停了下来。当时我手提着一个很重的箱子,行动比较慢,走了十几秒的样子才到了路边,那辆车就静静的停在那里。当时,我的脑海里还闪过了一个念头,什么情况?车子有问题或者什么情况。如果是礼让行人的话一般两三米就可以了。正当我疑惑时,车子启动了,从我身边缓缓的驶过。噢,没有坏,是为我而停,第二天、第三天……,在几天的打车过程中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事实让我明白了,这份距离是一份尊重。后来我好奇地问当地的哥,为什么要停这么远的距离,的哥回答说:“练书法不只是一种表面行为,更是一种修为,让人懂得尊重,学会礼让,明白是非。我们从小练习书法,虽然写不好,但也不能给书法城抹黑”。乌海的哥的回答让我重新审视了什么是书法,练书法的目的地是什么。
刘果鑫作品
乌海多年来的一系列的举措无疑增强了市民素质,提升了城市品味,也为我们创建文明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可以借鉴的经验。我们作为生活在黄骅这片热土的书家,对文明创建工作也责无旁贷,积极配合创建工作,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文明创建中起到表率作用,在大家的努力下把我们这座城市建设的更加美丽。
美不只是在表面,更在心中。
刘果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