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文明创建聊天室(十五) | 胡文晖:让笔墨精神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当前,黄骅市正在进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建舆论环境,特推出“文明创建聊天室”公益访谈活动,以轻松、愉悦的氛围畅谈对文明创建的认识,发现创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家的解决意见建议。本期,我们推出—— 让笔墨精神助力文明城市创建
视频集锦链接:https://v.qq.com/x/page/y0818jcdcu9.html
胡文晖做客黄骅报社“文明创建聊天室”演播厅
简介:胡文晖,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河北省书画院副秘书长兼行书委员会主任。“国学修养与书法”一一第五届全国青年书法创作骨干高研班成员。中捷职业技术学院特聘书法教授。2009年被评为市管享受政府津贴专业拔尖人才。
胡文晖
应该说,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不懈努力下,我市的经济建设、城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市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城市洁净了,人心自然也透亮了。国家卫生城、园林城等这一系列荣誉让我们这座海滨城市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在新的发展时期,我市顺势而上积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将使市民在文明、文化的城市环境中进一步享受到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带来丰硕成果。
胡文晖作品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只有让市民理解“文明”这个词汇的真正涵义,到底有哪些行为行动符合文明的标准,市民才能自然而然的接受并融入到这项创建工程中。而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的我们,也只有弄懂这个词的缘来,才能实实在在找到为这项工程贡献绵薄之力的出发点和着力点。“文明”一词在古语中释义很多,出现的也较早。最早出现“文明”二字文章是《易·乾》,“见龙在田,天下文明”。这里的“文明”是“文采光明”,还是仅指有文采。而最接近于我们所倡导的“文明”的涵义的是前蜀杜光庭《贺黄云表》:“柔远俗以文明,慑凶奴以武略”,和清代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下·格局》中“求辟草昧而致文明,不可得矣”。这两句话中的“文明”分别是“文治教化”和“社会发展水平较高,有文化的状态”之意。在我看来,联系目前我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实际状况,在当前或者未来,这两层涵义都是必须要理解和循守的,并且二者是相符相承的,前者或为手段,后者可为目的。如果我们把目前做为“创文”的初级阶段,那么以“文治教化”为主可能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胡文晖作品
既然“文治”,那么就离不开“以文治文,以文化人”。在中国的古代“文”和“字”是分不开的,由“文”而产生了“字”,由“字”而出现了书法。如此说来在整个“创文”过程中书法艺术工作者自然有了义不容辞的责任与担当。我想不仅是当下,还是在未来,书法艺术工作者起码要努力从三个方面为“创文”服好务。一是让书法艺术与传统经典文化相结合,助力“创文”。书法作品要把对传统经典文化的弘扬与宣传当作重点。城市管理部门创造条件在市区公园、游园、沿街宣传栏进行展示,让市民在愉悦中感知传统文化,感受传统书法艺术,让文明在市民心中潜移默化变成自觉。二是开展好书法与传统文化相合的书法艺术教育进课堂活动,从孩子抓起,巩固“创文”。孩子是希望,是未来我们这座城市的主人。坚持让孩子学经典,读经典,学艺术,通过日复一日的触摸传统文化艺术,一定会让文明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三是让书法艺术走进文明家庭,奉献文明市民,升华“创文”。前段时间,我市开展了“书法送好人”活动,书法艺术工作者有责任多奉献精品力作,让文明市民文明家庭享受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文明成果,由此使书法艺术工作者与“创文”工作有一个深入的结合。
胡文晖作品
清人秋瑾有诗曰:文明种子已萌芽,好振精神爱岁华。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工程。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我们定当在感受文明城市创建带来巨大变化的过程中,用自己饱含深情的笔书写文明,弘扬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