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黄骅文明网 
天气预报:
你的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理论学习  >> 文明城市

今天,沧州日报通版报道黄骅市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成效

2018/9/13    来源:    作者:  浏览次数:1430

    912日,沧州日报六、七版通版刊发了题为《文明,让城市更有品质》的文章,用图文结合的方式集中报道了黄骅市文明城市创建的做法和成效,反映了我市坚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思路,以创文工作为抓手提升城市品质,使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得到不断增强。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看一下具体内容吧 

                                                                文明,让城市更有品质

    在秋意渐浓的黄骅街头,文明的踪影随处可见。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抬眼可见,市民耳熟能详;在路口,交通志愿者们劝导行人、非机动车有序通过,机动车礼让行人已成为一种自觉;市场里,商家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管理好责任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门店秩序;走进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定期举办文明宣讲,道德大讲堂、文明餐桌行动、文明家庭评选等活动拓展着文明的内涵;每到周五,来自全市各单位的志愿者们手拿夹子、垃圾袋在小区、路段捡拾垃圾……文明,正不断深化着黄骅这座英雄之城的内涵。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不仅是为了争牌子、得荣誉,而且要通过创建实现城市管理上水平,镇村建设上水平,生活质量上水平,营商环境上水平,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品质。黄骅市委书记朱春燕指出,品质黄骅是群众之盼,让群众享受到文明城市创建带来的红利,更是增强幸福感和品质获得感的重要途径。


                                                     常态长效,把创文当作一场

                                                                  “城市革命”

    要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必须对城市进行一场革命,让城市面貌和城市管理脱胎换骨。


    近年来,黄骅市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创建工作提供条件和广阔空间。大力实施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断头路打通、绿化美化等一系列重点工程,规划了“南工北文西体东商中居”的城市布局,“一环七横十纵”的路网框架,“五湖四海五河十园一山”的园林水系。“拆临拆违”2000余处,拆出公平民心,开拓公共空间;荻子坑、六道嘴等11处“垃圾坑”变身景观湖;改造提升背街小巷600余条,居民彻底告别了“晴天蚊蝇飞、雨天泥泞路”的脏乱环境;森林公园、地坤湖公园、文萃园等23个公园、游园建设,让老百姓迈出家门就能进入绿色休闲场所。

    “以前,节假日想在市里找个休闲娱乐的地方很难。这几年,大到南海公园、西湖栈道,小到街景游园,休闲娱乐场所随处可见,周末在市里转转就足够了。”正在南海公园带着孩子游玩的市民张志强说。

    三分建,七分管。为实现提升城市品质的目标,黄骅市在创文工作中,建立了“市领导分包、科局帮扶社区、路段”机制,市四套班子领导每人分包1-3个社区和一条道路,定期对分包社区、路段工作落实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指导责任单位不断拓宽思路、创新举措,协调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存在问题。同时,相关科局单位也负责对口帮扶一个小区或几栋楼,以及相应路段。

    今年以来,市委书记朱春燕、市长宋忠秋、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夏爱华、市政协主席贾兆德等四大班子领导多次深入帮扶社区、路段,督查和指导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强调要动真碰硬,压实责任,确保创建工作既落细落小,又高水平高标准推进,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黄骅市领导到分包社区、路段指导创文工作

    全市120多个帮扶单位,充分调动本系统人财物等资源,积极深入326个小区,108条分包路段责任区,开展“清脏治乱”、清理楼道“牛皮癣”、设置公益广告等专项行动,共计清理小广告30余万平方米,粉刷墙体50余万平方米,制作安装公益广告牌4千余块,发放文明停车温馨提示1万余份,2万余人次投身于分包帮扶活动中,劝导店外经营、乱扔乱倒、违章行驶等不文明行为,常态化、长效化创建逐步形成。


帮扶单位到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绿地种菜、乱堆乱放、小广告乱贴……这是安居小区当初的状况。由于建成时间较早,且没有物业管理,安居小区成为有名的脏乱差小区。

    在创文过程中,分包单位文广新局对小区内的“陈年积垢”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大扫除”,联合多个部门整治小区内外停车秩序、私搭乱建、垃圾清运、社区服务等难题。

    “现在小区变得真是好,到处都干干净净的。多亏了帮扶单位,他们把小区的事当成自己家的事用心去做。我们也要好好爱护小区环境,一起把小区建得更美。”安居小区居民王振霞说。

改造提升后的老旧小区

    “ 请不要轧线。”正值下班高峰期,在迎宾大街与沧海路交汇路口,手拿黄色指挥旗的志愿者正在配合交警疏导交通。

文明交通志愿者劝导文明出行

    “每个路口4个人,每天早晚高峰期各1个小时,2017年以来,我们单位的志愿者们就一直风雨无阻地站在这里。”分包这个路口的城管局志愿服务负责人马建军说,闯红灯、不走人行横道的人少了,主动配合、帮忙维持秩序的市民多了,看到这些令人欣喜的变化,再苦再累都值!

强基惠民,激活社区这个

“文明细胞”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只有社区将创文工作做好,文明城市才能名副其实。

    按照全覆盖、高标准的原则,黄骅在全市设立31个社区,划分了201个网格,聘请了600多名网格员。并投资1200余万元对社区居委会用房进行达标提升,面积均达到500平方米以上,最大的达到3000平方米,功能室由从前单纯的社区办公室,新增到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未成年人活动室等20多个,实现了有人干事、有钱办事、有址议事、有章理事


功能完善的社区服务中心

    社区居委会旧貌换新颜,是“面子”上的变化,更让居民惊喜的,还有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提高。

    在东昊社区服务大厅里,刚刚办完“准生证”的居民宋欣然说,“办事很方便,不用来回跑,一趟办完。”做为黄骅的“新市民”,他对服务大厅的工作效率感到满意。

    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几位老人正在棋牌室下棋。老人刘玉林告诉记者,“这儿比家热闹,和同龄人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还能午休、运动,看看表演啥的,很方便。”

    “居民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这是我们社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骅东街道办主任孙福强说。各个社区定期开展“我们的节日”、文明家庭评选、践行核心价值观等形式多样的文明创建活动,真正把社区建设成为美丽的花园、文明的乐园、和谐的家园。

丰富多彩的社区文化活动

    824日,“创建文明城市·你我共同参与”系列主题宣传活动在交通社区举办,街道社区工作者、网格员、分包单位志愿者、社区群众等500余人参与其中。“万人大签名”活动、“与文明同行”惠民演出、“创文入人心”宣传活动、“访千楼万家”活动、“弯腰行动”志愿服务活动……多样化、常态化的宣传活动,进一步激发了全民创文热情,提高了群众对创文工作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和满意度。


创建文明城市·你我共同参与主题宣传活动


胡同论坛打通文明创建的“最后一公里”

    参与活动的居民郝大爷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全黄骅的事,也是为了咱老百姓受益,我们应该积极参与,每个人都弯弯腰捡起垃圾,咱们的家园就会变得越来越干净、越来越好。”

常态化开展文明城市宣传工作

    在雅居社区,谈起“创文”男女老少都略知一二,这主要得益于各类精美公益广告的设置。走进小区各楼道,粉刷一新的墙壁,简洁的信息公示栏,美观大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创文口号、传统美德、家风家训宣传画……一股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这些各具特色的“楼道文化”, 让大家出来进去更舒心了,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着居民的文明素质。”雅居社区居委会主任郭浩说。

楼道文化提升居民文明素质

全民参与,让文明成为一种

 “自觉习惯”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城市形象好坏最终的反映都要集中在市民素质的高低上。

    黄骅市把提高市民素质作为创建文明城市的根本任务和灵魂工程来抓,重点改变部分市民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闯红灯等陋习,号召全民传播践行文明礼仪、投身文明创建,让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升。

以前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这张罚单给我提了个醒,以后要多注意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行为,也算是为咱城市的建设尽一份力。因为乱扔烟头而收到首张罚单的张先生说道。


对不文明行为实施处罚

    为进一步强化用法治理念抓公共秩序,黄骅市相继推出了《对不文明行为进行处罚的通告》《关于加强城市“牛皮癣”广告清理整治的通告》《关于清理违法占道停放车辆的通告》等举措,对乱贴乱画、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各类不文明行为进行常态化治理,并且每周在媒体曝光。

    为有效治理停车难、停车乱,交警、城管部门联手,在渤海路、红旗大街、沧海路等18条主次干道和便道增划1100多个机动车停车位,对乱停乱放行为开展不间断巡查,并鼓励市民对车辆违停行为进行举报,目前市区违停、乱停现象已大为改观。


交警、城管联合治理车辆乱停乱放行为

    各门店前的“脏乱差”现象也是文明创建中的顽疾,黄骅市确定了中心路、信誉楼大街等8条街道为文明严管示范街,制定了创建标准并做成标牌安置于道路显著位置,发放《致广大沿街经营业主的一封信》,确保沿街商铺、单位清楚并切实履行责任区范围内的“门前五包”义务。同时,在各条文明严管示范街公示商户信用评定与红黑榜,实行动态管理的激励与惩罚机制。

打造文明严管示范街,设立“红黑榜”

    “原来,顾客来店里买水果,车就在路边上歪七扭八地随便一停,还经常压到盲道上。自从严管以来,可是处罚了不少车辆,我们也派了专人进行引导,现在开车来店里的顾客都会自觉地停到停车位里了。”新华路小果农水果店的店长张丽丽说。

    农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关系民生。黄骅市把农贸市场环境整治,作为一项“良心工程”、“幸福工程”来抓,收效明显。曾经以“乱”出名的贸易城,是黄骅市最大的集贸批发市场,昔日私搭乱建、占道经营的违建临建已全部拆除,虽然车流人流熙熙攘攘,整个市场却井然有序。

规范有序的集贸市场环境

    看到环境变得这么好,老商户李荫勋说:“我在这儿开店20年了,想都不敢想,贸易城能有今天这么好的环境,现在一修路,一整治,不仅道路通畅,苍蝇蚊子都没了,干买卖舒心,买东西的人都多了。”

    8月份,黄骅接连下了几场大雨,市民刘女士在下班路上发现新海路位于众诚家园南门便道上的一处雨篦子发生塌陷,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随即拿出手机拨打了“961890”服务热线。接线人员向市城管局派发了督办单,市城管局随即赶到问题点位开展抢修,前后只用了20分钟。刘女士接到反馈电话后感慨到:“效率太高了!961890,果然一拨就灵”。


 961890”大数据中心助推城市精细化管理

    “961890”是黄骅市依托大数据社会服务管理中心开通的服务热线,将全市政务类电话和服务类电话全部整合在一起,实行24小时365天全天候服务,实现了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智慧化、一体化、数字化。热线开通半年多时间以来,共收到群众反映的各类问题3133个,解决2917个,办结率达93%,成为市民参与文明城市创建的又一个便捷渠道。


崇德尚善,不断书写

品质黄骅的“文明高度”

    城市的文明,归根究底,其实就是人的文明,人心所向,正是城市文明精神所聚。

    在创建中,黄骅市注重夯实道德之基,培育向上向善的文明风尚。走在城区繁华的街道,醒目位置的LED 大屏墙播放宣传着一幅幅内容丰富、制作精良的公益广告;街头巷尾、工地围挡、公交车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着主旋律;医院、学校、商场、宾馆、服务厅出入口处设置文明礼仪提示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着文明意识。


随处可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

    早上78点钟,是小学生上学到校的高峰期,每天这个时候,市民张玉松、刘云夫妇都会身穿红马甲出现在学院路小学门口。他们一边配合交警疏导交通,一边护送孩子们过马路。同样的情形,每天也在城区的8个小学门口上演。


“交通安全走廊”的志愿服务活动

    这项名为“交通安全走廊”的志愿服务活动,是黄骅市红色朝阳志愿服务协会打造的一个服务品牌。虽然参加这项志愿活动需要早起忙碌,但是志愿者刘云觉得很值得。她说:“小小的付出就能给孩子们带来安全,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心里感觉特别满足!”

    每天清晨,位于黄骅市区的3家“暖心早餐”屋也早早热闹起来,淘米、熬粥、热馒头……来自该市“渤海魂”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忙得不亦乐乎。6点左右,完成清晨清扫工作的环卫工们陆续走进早餐屋,吃上了热腾腾的早餐。


“暖心早餐”志愿服务活动

    2014年初,由渤海魂志愿者协会、黄骅团市委创办了“暖心早餐”公益项目。如今3家“暖心早餐”屋常年为黄骅600多位环卫工人免费提供早餐,并接到社会各界源源不断的捐赠累计超90万元。“暖心早餐”被评为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品牌。

    在黄骅,像红色朝阳、渤海魂这样较大规模的志愿服务团队有20余支,城区注册志愿者总人数达到近20000 人,组建了“爱心联盟”,启动了暖心早餐、爱心墙、安全交通走廊、 爱心驿站、爱心送考等30多项爱心服务项目,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壮大,覆盖领域越来越宽,服务越来越向常态化发展。

    在农村,崇德向善的乡风也已经深入人心。

    在羊三木回族乡羊四村的村民广场上,竖立着一块显眼的“功德榜”。功德榜上有6位上榜人物,都是本村的道德模范,有孝老敬亲的,有助人为乐的。道德模范通过村民投票的方式一年一更换,上榜模范还要通过巡讲的方式把自己的事迹传播到更多的村镇,每次巡讲,所到之处都是人山人海,很多村民全程站着听完。


“善行功德榜”引领乡风文明        

    “原来,俺们村游手好闲的,不孝顺父母、公婆的,打架的年轻人不少。自打功德榜竖起来,不讲道德的人和事少多了,村风越来越正了!”羊四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星说。

    自2016年起,羊三木乡率先开展一榜一录一档”(善行功德榜、功德录、好人档案)村民道德风尚建设,在全乡一经推广,得到了村民们的大力推崇和好评,目前已经在全市10个乡镇前面推开。

    按照“一个典型感动一座城市,一位好人带动满城新风”的思路,黄骅市对见义勇为、助人为乐、尊老孝亲等典型事迹、典型人物进行大力挖掘、宣传、表彰。捐肾救大姑姐的韩培兰、全国见义勇为司机尹广、为救同学用手臂挡住砍刀的“史上最帅班长”张正、“2·28”冰河救人群体、跳海救人老船长刘洪华……全市近年来涌现出各级各类道德模范2050人次,其中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中国好人”、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等国家级荣誉的51人次。


大力培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

    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成为文明城市创建中一项重要内容。走进黄骅市学院路小学,随处可见公益广告、爱国主义教育宣传语。课程中也增加了诚信理念、感恩教育等内容。“结合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我校开展了‘我的中国梦’演讲活动、‘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活动等,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开办‘垃圾兑换银行’、“小手拉大手,文明你我他”志愿服务活动等方式,鼓励学生们参与到文明城市创建中来,争当新时代好少年。”学院路小学校长张玉树说。

广泛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黄骅市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组织未成年人开展中华经典诵读和优秀童谣传唱、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网上祭英烈等主题活动。城管、工商、公安、卫生等部门做好校园周边无证摊点、网吧、小商贩的清理整顿工作,真正实现校园内风清气正,校园周边绿色清雅的良好育人环境。

    文明创建,塑造了城市的“筋”与“骨”,也提升了城市的“品”与“质”。对于未来,黄骅市长宋忠秋充满期待:“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我们会再接再厉,持续巩固创建成果,以创建促各项工作提升,让广大市民共享美好生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