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骅旧城村:合作社“第一桶金”为村民买医保
硕果金秋,黄骅市旧城镇旧城村合作社的高粱喜获丰收,预计能盈利近40万元。经过村“两委”和村民代表共同商议决定,这“第一桶金”让全村人一起分享,给全体村民支付部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费用。
合作社的“第一桶金”
初秋季节,万里晴空,正是高粱成熟采收晾晒季节。在旧城村合作社种植的500亩高粱地里,两台大型收割机正在忙碌作业,一垄垄高粱被摘穗、脱粒。村民们趁着晴好天气,抓紧时间进行高粱收割,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这片正在进行收割的高粱地就是旧城村合作社的自种地。“每年这片土地都会承包出去,承包费大概14万元左右,用于村内公共水电费等。”旧城村党支部书记朱海鹏说,“今年这片土地没有进行承包,由村里的合作社进行高粱种植。”
谈起今年没有将土地进行承包的原因,朱海鹏介绍,土地承包出去,获得的收益并不是很高,只是相对稳定一些。村里商议着,如果合作社自种高粱的话,肯定会承担一定风险,但是也可能更好地提高收入,最后一致决定由合作社自种高粱。
看着今年收获的高粱,朱海鹏和村民们心里都有种说不出的喜悦。“今年大概收获了30多万斤高粱,预计能收益近40万元,这可是咱合作社自种地的‘第一桶金’啊。”
让困难户吃下“定心丸”
合作社收获了“第一桶金”,那这笔钱应该如何分配呢?朱海鹏心里早有了打算。
每年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费用是每人250元,但是今年变成了每人280元,对于一些困难家庭来说,这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于是,朱海鹏就和村“两委”商议,将今年合作社的收入用来支付村民的部分医疗保险费用。他的提议得到了村“两委”以及村民代表的大力支持,也让村里的很多困难户吃下了“定心丸”。
村民阚明德之前由于家庭困难以及对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的认识不到位,一直没有缴纳医疗保险。谁料,前两年突然患上了脑出血,虽然经过住院治疗,病情得到了很大的缓解,但也因为10多万元的治疗费欠下了不少债务。
像阚明德这种情况,在村里不是个例。正是考虑到这些情况,村“两委”便决定将今年合作社的收入给全体村民用来支付医保,让大家都能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保障,尽可能避免像阚明德这种情况的发生。
憧憬合作社能有“大作为”
“虽然这几天大家收割都忙得满头大汗,但是一想到能够将收获的钱给村民买医保,我们就越干越起劲儿。”村民许国良笑着说。
像许国良这样自发前来的村民还有很多。他们白天负责高粱收割,晚上守护这片高粱地,都想为合作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去年的将土地进行承包,到今年的合作社自种高粱,从最初的只够缴纳村里公共水电用度,到能够承担起全体村民的部分医保钱,一提到合作社,村民们交口称赞,大家更加期待着合作社日后能够有更多的“大作为”。
对于合作社日后的“大作为”,朱海鹏满怀憧憬的说:“旧城村共有619户、3062人。虽然现在只能支付村民的部分医保钱,但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合作社日后肯定能够支付起村民的全部医保钱。今年是我们合作社自主经营的第一年,我们也在不断地进行摸索,探索着采用和企业合作经营的模式,让收入变得更多、更稳定,给村民创造出更多的福利。”